html模版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


通過創作《最後的庫恰王》,帕蒂古麗和中國最後一位王爺———達吾提·買合蘇提的遺孀熱亞乃姆成為親人、閨密。
(黃劍躍 攝)

阿格鄉康村新建富民安居房漂亮的庭院。

?蕁每逢良辰吉時,庫車縣各大農村文化禮堂總會舉辦參軍、結婚等慶典活動。

▲齊滿鎮是“中國木卡姆藝術之鄉”,木卡姆等新疆傳統藝術在該鎮渭幹村文化禮堂得到很好的傳承。(黃劍躍 攝)

寧波援疆幹部和農技專傢在瓜地查看“甬甜5號”甜瓜長勢。(黃劍躍 攝)

阿格鄉康村村民在富民安居房種植區喜摘成熟的油桃。

2015年8月,在寧波鄞州區錢湖天地商業廣場舉行的“甬甜5號”甜瓜品鑒會,來自庫車產的甜瓜受到寧波市民的熱捧。
(嚴龍 攝)

阿格鄉康村新農村建設項目全景。 記者史偉剛湯丹文黃劍躍

3年前,他們帶著寧波人民的深情厚誼和諄諄囑托,從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出發,跨越萬水千山,來到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,全力開展對口援疆工作。

3年來,他們緊緊圍繞助推庫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,謀劃援疆工作,實施援疆項目,真心實意為當地農牧民群眾服務。庫車縣委副書記、縣長阿不都卡德爾·毛尼牙孜說:“他們與庫車各族群眾就像石榴籽一樣,緊緊地抱在瞭一起。”

他們是寧波市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。近日,記者行程萬裡,前往庫車縣采訪,希望向讀者呈現寧波援疆人的動人風采。

富民安居

貧困康村“沸騰”重生

從庫車縣城出發,沿著獨庫公路往北,一路綿延的戈壁荒野,典型的風蝕性雅丹地貌。“雅丹”就是維語中“陡峭山丘”的意思。

當我們驅車50公裡即將抵達阿格鄉康村時,像是荒漠中突然出現瞭海市蜃樓:一大片紅瓦白墻、綠樹掩映的“別墅群”,錯落有致地綿延在遠方的視野裡,讓人感到很不真實,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區級貧困村嗎?

當我們走進這個寧波援建的嶄新小區,這種恍惚感一消而散。

在村民左然木·托乎提的傢中,近1畝大的院子幹幹凈凈,牛圈、羊棚、鴿房井井有條,菜地裡的番茄正紅綠相間。在維吾爾族特色濃鬱的外廊下,大傢盤腿席地而坐,一旁綴滿葫蘆的綠蔭透進斑駁的陽光。好客的主人拿來剛采摘下的葡萄和庫車大馕招待我們。寧波同行的有一位長得像維吾爾族漢子,我們笑說,這裡的房子和環境絲毫不比寧波差,你就在此地落戶好瞭。

吾斯曼·塔力甫是阿格鄉的鄉長。他說,聽到寧波人要援建時,當時老百姓都“嗨伊那”瞭。“嗨伊那”也就是漢語中“開鍋沸騰”的意思。在寧波援疆人的幫助下,康村的巨變,確實可以用“沸騰”兩字來形容。

阿格鄉轄區內有天山神秘大峽谷、大小龍池、蘇巴什古城等景區,但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、歷史文化遺存,並沒有給山鄉經濟帶來明顯的實惠。尤其康村更是名不副實,全村1500餘人,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。許多農戶一傢近10口人,擠在50多平方米的破舊土坯房裡……

3年前的9月,寧波市黨政代表團訪問庫車,其間路過阿格鄉康村。貧窮不堪的場景讓代表團領導很是震撼,當即表示要把康村的新農村建設納入援疆項目,大傢一起努力來改變這裡的面貌。

康村新農村建設是個“拼盤”項目,4000多萬元的經費由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阿克蘇地區和庫車縣等共同籌集。對寧波援疆指揮部而言,這是一個純粹的“交支票”項目。但是,用指揮長費偉華的話說,寧波援疆人為這個項目傾註瞭太多的心血。

無論是鄉黨委書記王江勇,還是鄉長吾斯曼·塔力甫,他們都缺少這方面的工作經驗。面對很多新問題,他們常常無從下手,一籌莫展,項目一直難以實質性推進。於是,寧波援疆人事無巨細地參與進來,手把手幫助項目推進。

康村人均土地隻有一畝多,本來已捉襟見肘。而村旁的沙礫地雖然坑窪不平,但更能描繪嶄新的藍圖。寧波援疆指揮部與當地溝通後,下決心炸掉6座大大小小的山包,平整出來的土地再建一個新村。新村與舊居置換後,一下子騰出100畝上好的土地。

炸掉山包後,總計1000輛工程車的土方怎麼辦?在庫車縣水利部門支持下,巨量的土方成為新建防洪壩的基礎材料,緊挨著庫車河的康村從此防洪一勞永逸。

在建設方案中,寧波援疆指揮部一度想把康村的牲口集中圈養,生活區與養殖區分開,其中的好處顯而易見。但維吾爾族兄弟說瞭:“時時刻刻看得到傢裡的牛羊,心裡才踏實。”

在和維吾爾族兄弟的交流中,寧波援疆人逐漸體會到他們對傢畜執著深沉的感情。於是,在新居設計方案中,生活區與種植區、養殖區被妥帖地配置在一起,甚至連秋冬季的青貯飼料池也預先想到瞭。

多花40多萬元,把電線、閉路電視線等統統埋入地下?一開始,鄉幹部和村民怎麼也不能理解。但最終,寧波援疆人的堅持讓他們明白,現在看起來似乎有點浪費,但以後會讓他們受益匪淺。

寧波援疆幹部馬仲君來自市住建委,3年裡,隻要人在庫車,基本上每周要去康村一次,有時恨不得就住在康村。他說:“做規劃、搞基建、推項目、請專傢,甚至連灶間貼什麼樣的瓷磚、大門刷什麼樣的顏色,我們都參與瞭。”

就在這樣手把手的幫襯和時不時的溝通交流中,阿格鄉的幹部們也慢慢地提升瞭工作水平,漸漸習慣瞭寧波援疆人做事“盯得緊”和工作的“認真勁”。他們說:“寧波人做事看得遠,甚至一個局部細節,也要反復斟酌討論。值得我們好好學習。”

短短3年間,康村新建瞭114戶規模的嶄新社區;295戶舊居得到“穿衣戴帽”改造;新建2600平方米綜合物流服務區,為217國道南來北往的車輛提供服務;投資100多萬元的村民服務中心落成開放。

今年7月,庫車縣富民安居工程現場推進會在康村召開。這個以往被人們遺忘的村莊,如今已成為阿克蘇地區最美麗的鄉村。特別是成片的新農村建設項目,其現代化程度在全疆也是數一數二。

康村舊貌換新顏,更為可喜的,村民的精神面貌同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。

身材頎長的英俊小夥買買提依明·巴烏東,原先在煤礦打工,前幾年結婚後還與父母、哥哥一傢擠在危房裡。康村新農村建設開始後,他第一個報名參與建設,並積極動員鄉親們一起參加。

現在的買買提依明是康村最年輕的黨支部委員,而且已經作為鄉後備幹部考察。吾斯曼稱,就是因為他在康村新農村建設中良好的表現。

康村“沸騰”重生,年輕的鄉長吾斯曼同樣“脫胎換骨”。“如果寧波援疆願意一直幫助阿格鄉,我願在阿格鄉幹一輩子。”吾斯曼動情地對我們這樣表示———在他眼裡,康村是進入小康行列瞭,但阿格鄉還有更多的村子等著脫貧呢!

文化禮堂

讓各族群眾過上七彩生活

在援建阿格鄉康村村民服務中心時,寧波援疆人為院子裡的葡萄長廊支架漆成什麼顏色絞盡腦汁。最後,他們想起瞭寧波故鄉杭州灣跨海大橋橋欄上的“七色彩虹”。於是,“赤橙黃綠青藍紫”的交相輝映成瞭葡萄架設計靈感的來源。康村人看瞭卻說,這是我們維吾爾族女人身上穿的七彩艾德萊斯啊!

的確,無論哪個民族,追求多彩的生活是他們共同的天性。在庫車,如何活躍百姓的文化生活,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,成瞭援疆人繞不開的話題。他們想到瞭發軔於浙江的農村文化禮堂———能不能把這一模式“拷貝”到天山腳下?

2014年,浙江省決定在阿克蘇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的8縣2市援建10個農村文化禮堂,齊滿鎮渭幹村是庫車縣的唯一試點村。7月4日,經過兩個月時間改造,由寧波投資150萬元、占地1000平方米的渭幹村文化禮堂率先投入使用,它也由此成為全疆第一個農村文化禮堂。

借鑒浙江、寧波經驗建設的渭幹村文化禮堂,充分突出維吾爾民俗文化的特點,擁有傢園館、舞臺、文化科技長廊、農傢書屋、健身廣場、臺球室等十大設施,集開會議事、道德宣講、禮儀慶典、文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,輻射整個齊滿鎮。

在傢園館裡,我們看到,紡織機、陶罐、犁耙、馬燈等各種維吾爾族老式的生產生活工具琳瑯滿目,這裡堪稱渭幹村的民俗博物館。愛國愛疆教育、文化傳承、鄉風民俗、美好傢園四個板塊,反映著黨和國傢對新疆人民關心關懷,呈現著維吾爾文學、飲食、服飾、民風民俗等方面的內容。

齊滿鎮是“中國木卡姆藝術之鄉”,渭幹村文化禮堂設立專門的木卡姆工作室,每逢節假日,禮堂都會舉行木卡姆表演。當地維吾爾族人其他傳統的文化、娛樂活動也都得到瞭很好的傳承。

寧波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羅紹東認為,讓維吾爾族群眾有地方去,有事情做,有精神愛好和追求,就是對宗教極端思想滲透最有力的反擊。

為瞭讓維吾爾族兄弟姐妹更安全、更開心地在文化禮堂活動,寧波援疆指揮部可沒少花工夫,尤其對建設質量的把控達到瞭苛刻程度。

“指揮部盯得太緊瞭,每周來一次工地,規劃、建設方面的行傢也一起來,我們絲毫不敢馬虎。”渭幹村文化禮堂的項目建設經理王小平深有體會,“該整改就整改,該返工就返工,沒說的!”

盡管2014年直接用於庫車的援疆資金較往年有所減少,但是寧波援疆指揮部在渭幹村文化禮堂項目上卻舍得投入。為達到抗震8級的安全標準,寧願將不達標的屋頂拆掉重造。多花瞭20萬元資金,但是此舉讓渭幹村的村民們吃上瞭“定心丸”。

渭幹村二組村民熱合曼·庫萬的傢距離文化禮堂比較近,他幾乎每天中午、晚上會到文化禮堂娛樂。“以前村民沒有活動場所,想娛樂就幾個人湊在一起隨便找個地方打牌,致使賭博風氣在村裡蔓延。現在村裡有瞭文化禮堂,裡面的娛樂項目既豐富多彩,又健康有趣,大傢都非常喜歡。”

每逢良辰吉時,文化禮堂經常舉辦諸如參軍、婚慶等活動。從小父親去世、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的阿不力米提·尼牙孜回憶起當時在文化禮堂參加村集體婚禮時的情形,激動地說:“沒想到村裡在文化禮堂給我們舉辦瞭集體婚禮,還送瞭傢電作禮物。”

說起2014年9月26日在文化禮堂舉行的2013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展覽,渭幹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沙熱木·克裡木臉上不由自主地泛起瞭笑容。

這個新疆首次在村一級區域舉行的國傢級科技展,吸引瞭齊滿鎮10多個村的近300名維吾爾族群眾前來參觀。當天,在村民們的鼓動下,沙熱木·克裡木以木卡姆傳承人的身份登臺獻歌,高亢嘹亮的歌聲向寧波援疆人表達無盡的謝意。

2015年,寧波援疆指揮部投入資金300萬元,在庫車縣開展瞭一鄉(鎮)一村的示范性文化禮堂全覆蓋工作,共完成10個村的文化禮堂建設。2016年再建設3個。2015年12月,寧波市委宣傳部還向庫車縣10個農村文化禮堂捐贈價值60餘萬元的影院設備,用於豐富當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。

眼下,一個個各具人文底蘊和特色的文化禮堂,已逐漸成為庫車縣新農村建設的“文化地標”。

“現在庫車縣新建的農村文化禮堂,大多比渭幹村文化禮堂漂亮氣派,它們是各族人民精神傢園的載體,是維系各族群眾團結和諧、奮發向上的精神紐帶,無形中凝聚著他們對國傢的認同感、歸屬感。”寧波援疆指揮部指揮長費偉華說。

《最後的庫恰王》

帕蒂古麗的“紙上還鄉”

寧波的維吾爾族女作傢、餘姚日報記者帕蒂古麗也去庫車援疆瞭,成為寧波市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中的特殊成員———新疆土地孕育瞭自己的生命,寧波水土滋養瞭自己20多年,她很希望能為兩地的文化交流多出點力。

帕蒂古麗的父親是維吾爾族,出生在南疆的伽師。母親是回族人,從甘肅的天水進疆。父母在北疆的大梁坡村相遇。對帕蒂古麗來說,新疆與內地各一半的人生,讓她有著看待新疆的雙重視角。

重返故鄉之念,源於2005年的一次庫車采風。那次,帕蒂古麗與國內的一批散文傢,在庫車老城的王府裡見到瞭中國最後一位王爺———“庫車王”達吾提·買合蘇提。

十幾分鐘的會面,簡單握瞭一次手,但帕蒂古麗心裡卻播下瞭一顆隱約待發芽的種子。她想,這輩子,一定要把這位王爺的傳奇寫進自己的書中。而庫車絢麗多彩、多民族融合的龜茲文化也著實打動著她。她曾說:“我要慢慢進入維吾爾族的歷史中,一百年,兩百年,我還想再往前走,三百年、五百年,一千年。”

2014年盛夏,傳來瞭王爺辭世的消息。帕蒂古麗聽到這個噩耗,萬般的懊悔。那年,她剛創作完成瞭反映自己傢族史的長篇小說《百年血脈》。當年年底,小說付梓出版後,她鐵瞭心要去寫庫車王。

念念不忘,必有回響。經過多番努力,2015年3月8日,帕蒂古麗終於如願以償成行前往庫車。

“庫車王傢族在危難之中對祖國和民族尊嚴的捍衛,在歷史的激流中對正義理想與文明進步的追求,這些人類的普世價值和美好的人性,是每個民族所共有的。”帕蒂古麗說,讓王爺“復活”是自己的使命。

王爺駕鶴西去,唯有采訪遺孀熱亞乃姆,帕蒂古麗的心情是忐忑的,這像是要去探究別人的隱私啊!一開始,熱亞乃姆對她不是十分的熱情,甚至抱有戒心,前期的采訪難度很大。

心急如焚的帕蒂古麗作出瞭一個讓大傢吃驚的決定:暫時離開指揮部大院,住進王府裡的一間沒有衛生間、沒有自來水的10平方米小屋內,每天都找熱亞乃姆聊天。

同一屋簷下,經常串門,一起逛街吃飯,熱亞乃姆的心扉慢慢打開瞭,雙方走得越來越近。少年王爺是怎樣傳奇般地成為一個“巴朗子王”(維語:孩子王);新疆和平解放,年輕的庫車王又如何把第一面紅旗插在庫車銀行的樓上,迎接解放大軍進城;十年動亂,因所謂的歷史反革命問題,王爺被關押多年,但晚年的他對國傢的認同、對祖國的愛從未改變,臨死前,還叫傢人把國旗掛在床頭……一個個珍貴的回憶,通過熱亞乃姆娓娓道來落到瞭帕蒂古麗的筆下、紙上。

帕蒂古麗發現,王爺在熱亞乃姆心中就是唯一的“天與地”。慢慢地,自己也成為熱亞乃姆的親人、閨密。幾天沒見,熱亞乃姆就會念叨:“你咋不來瞭,我等著給你做拉條子(面條)呢!”

在新疆的一年半時間,庫車縣阿格鄉康村、齊滿鎮莫瑪鐵熱克村、墩闊坦鎮亞喀守努特村等庫車最基層的村莊,都留下瞭這位女作傢深深的足跡,有時候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。在最民間的地方,帕蒂古麗體會著援疆背景下庫車的蛻變,特別是人在快速發展時代中的變化。

深入生活的經歷,回饋給帕蒂古麗無窮的創作源泉。除瞭創作完成長篇小說《最後的庫恰王》外,帕蒂古麗還完成瞭援疆題材的紀實文學作品以及舞臺劇的創作。也是這次援疆,她重新找到瞭自己的根以及創作的使命。

她說,在中國作協會員中,用漢語寫作的新疆維吾爾族作傢鳳毛麟角。“這個民族太需要漢語的言說者瞭,新疆太需要有人把她的美好、平和、善良傳達出去。”

在新疆,帕蒂古麗和她的作品越來越火。喀什地區伽師縣聘她為“文化大使”。幾個從未謀面的喀什作傢,自發地組成一個翻譯小組,打算把帕蒂古麗的所有作品翻譯成維吾爾文。“在新疆,從很多人的目光中,我能看出,他們對我的期待和信任方式,很像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信任,覺得你什麼都能勝任,讓我肩頭的責任沉甸甸的。”

對個人而言,帕蒂古麗更把這次文化援疆經歷,稱作“紙上的還鄉,心靈的歸航”。她說,如果以前在內地創作瞭一些新疆題材的作品,是寫給故鄉的情書,那麼這次,“我在紙上,以筆作槳,把自己寫回瞭原來出生的地方。”

“甬甜5號”

寧波甜瓜庫車“熟”瞭

上月中旬的一天,兩個臉龐黝黑的維吾爾族漢子手捧錦旗,走進瞭庫車縣絲路明珠小區內的寧波援疆指揮部。他們不會說漢話,但錦旗上的大字表達瞭足夠的謝意:“甬甜5號能致富農民地頭喜開顏”。

送錦旗的是烏尊鎮亞貝西村村民艾海提·吾斯曼和英尼合村村民牙庫甫·沙衣木。今年年初,在寧波援疆指揮部的幫助下,他們試種“甬甜5號”甜瓜。與其他鄉鎮的“甬甜5號”甜瓜種植戶一樣,他們喜獲豐收。

作為南疆農業大縣,庫車以盛產紅棗和棉花而聞名。然而,近幾年來,這“一紅一白”銷路不暢,價格持續走低。

庫車農業如何破局?寧波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羅紹東向寧波市農科院“求助”,時任市農科院黨委委員、蔬菜所所長的王毓洪立馬推薦瞭自主培育的“甬甜5號”甜瓜。

羅紹東回憶道,他和時任庫車縣農業局局長高雲波商量時,對方是一臉的驚訝:新疆的哈密瓜赫赫有名,在庫車種寧波貴賓幼犬飼料推薦的甜瓜,能接得瞭地氣,種得出名堂,賣得出市場嗎?

引種“甬甜5號”,寧波援疆人的底氣從何而來?

王毓洪,如今已是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。他說,“甬甜5號”甜瓜有著新疆哈密瓜、日本洋香瓜和歐洲甜瓜三種“血統”,嘗起來既有香瓜的脆爽,又有勝過哈密瓜的甜味。而且,它的耐高溫性、耐儲性也比一般地產甜瓜更強。

寧波援疆指揮部拿出足夠的誠意:安排100萬元資金,無償提供種子,銷售給種植戶托底,包賺不賠。於是,當地同意在烏恰鎮大棚和露地上先試種“甬甜5幼犬飼料推薦號”200畝。

好事多磨。“甬甜5號”奔波萬裡到庫車,註定要接受老天的考驗。南疆每年春季“隨叫隨到”的沙塵暴,差點讓這個項目夭折。

2014年4月23日早晨6點多,寧波援疆指揮部產業合作組的孫沖波還在睡夢之中。突然,他被窗外狂風呼嘯聲和電動自行車的報警聲驚醒。起床後,他發現灰沙從沒有緊閉的窗戶中“呼呼”灌進來,窗外黑蒙蒙的啥也看不清。等到8點多,風更大瞭,窗外漫天的黃沙和塵土飛揚……

自從種子下地以後,作為項目組的主要成員,孫沖波幾乎每周都要到瓜地查看長勢。看到那次沙塵暴的架勢,孫沖波心想,完瞭———剛剛長出50厘米瓜藤的“甬甜5號”,難逃滅頂之災。

第二天,沙塵暴勢頭減弱,孫沖波馬上趕到瓜地查看災情,隻見現場一片狼藉:原本綠意盎然的瓜地變成瞭黃沙地,厚厚的黃沙之下的瓜藤像麻花一樣卷曲著。孫沖波用手機拍下照片,回傳給在寧波的王毓洪。王毓洪看瞭以後直搖頭:嚴重損傷,救活的可能性太小瞭。

死馬當作活馬醫吧!王毓洪讓孫沖波指導瓜農通過加固瓜藤、澆水等辦法進行救治。奇跡發生瞭,過瞭幾天,一半的瓜藤居然起死回生。寧波市農科院又無償提供瞭10公斤種子進行補種。

經歷千辛萬苦,寧波的“甬甜5號”甜瓜最終結出累累碩果。且不說大棚,就連當地瓜農疏於打理、雜草蓋過瓜藤的露天瓜地,也能摟草摘出許多甜瓜來。

2014年7月16日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甬甜5號”甜瓜品鑒推介會在庫車的麗都大酒店舉行。10多個品種的瓜果一字排開,新疆水果專傢、種植大戶、批發商挨個“鬥瓜”。

個頭偏小的“甬甜5號”並不顯眼,但小甜瓜有“大能量”。幾口甜瓜入口後,這些瓜果“老江湖”馬上被其特有的“甜、脆、爽”所征服。

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馮炯鑫當場寫下鑒定報告:“‘甬甜5號’對於豐富新疆水果市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,建議庫車縣將其作為精品水果進行重點推廣。”

甜瓜落市後,瓜農們開始盤點收成,一算都驚呆瞭:2畝大棚“甬甜5號”成熟早,搶到市場先機,一下子賣瞭10萬元,198畝露地甜瓜收入也超過100萬元。而當地種棉花等傳統農作物每畝收入頂多隻有500元。

2015年,整個庫車縣一共推廣種植瞭1000畝的“甬甜5號”。2016年,在有意識控制種植規模的情況下,“甬甜5號”種植面積還是達到1200畝,參與種植的農戶達到92戶。

54歲的瓜農艾海提·吾斯曼有近40年的種瓜經驗,也有著維吾爾族農民特有的精明、低調。今年他一共種瞭5個品種的香瓜,唯獨第一次種的“甬甜5號”收成良好,其餘4個品種都因蟲害,基本絕收。“可能蟲子還不認識這個品種吧,今年秧下得早瞭,否則收成會更好呢!”

我們問起收入,艾海提·吾斯曼含糊地說:“2萬元吧。”一旁庫車縣援疆辦專職副主任劉文鵬急瞭:“不止吧,上次我帶人來收瓜,一次就買瞭1.3萬元啊!”眾人一陣大笑。

“甬甜5號”成功紮根庫車,大面積推廣種植後,銷路咋辦?寧波援疆指揮部穿針引線,在新疆,不斷拓寬銷售渠道;在浙江,以寧波南塘老街庫車館和“新疆小院”為核心,輻射全省的“甬甜5號”銷售網業已形成。而當地一些瓜農也通過寧波援疆指揮部的電商培訓,自己在網絡世界吆喝叫賣。

如今,“甬甜5號”正從庫車走向天山南北,被新疆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“民族團結瓜”。

關鍵數字

看寧波援疆三年

2014年至2016年,寧波援疆指揮部在庫車共實施援疆項目45個,投入援疆資金4.2億元。

幫助庫車縣23860戶農牧民改善居住條件,建造阿克蘇地區第八批援疆單體最大的“交鑰匙”項目———庫車縣傳染病醫院,建成兩所示范性雙語幼兒園。

引進總投資18億元的庫車浙商世貿中心項目,成為第八批產業援疆拉動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的樣板工程。

安排援疆資金280萬元,資助484名庫車縣貧困傢庭大學生入學。

組織220名寧波市高層次專傢赴庫車指導交流,選派庫車縣242名黨政幹部赴寧波掛職進修,安排308名專技人員、48名中職學生赴寧寵物零食波學習培訓……

本版照片除署名外,均由寧波援疆指揮部提供

SourcePh" >

150B698218FB95D2
arrow
arrow

    satqesc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